2019年4月24日晚上7点,星湖写作社见信如晤分享会暨第二届见信如晤大赛在红河A区活动中心三楼举行。参加此次活动的领导及老师有文化与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星湖写作社顾问白成良;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星湖写作社顾问李天福;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星湖写作社指导老师李芹燕;校团委陈柏骏老师;文化与传媒学院团总支书记刘友洪以及文化与传媒学院2015级辅导员张雪、2017级辅导员张梓涵。
晚会现场布置别具一格,背景墙以蓝色为基调,棉花做云朵装饰,形成星空背景,如置云端。此外还有千纸鹤、信封点缀,展现书信文化,呼应晚会主题。
此次活动以展现历史著名书信为主要目的,用舞台剧与朗读的形式将书信故事与内容展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品味这些书信的浮沉过往,感受传统书信的魅力。此次活动更有五位读信人加盟,分别朗读了五封具有代表性的书信,活动形式新颖多样,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活动通过主持人的讲述缓缓开场,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了一封封历史著名书信,进行了良好的氛围渲染,引起观众共鸣。而后,主持人分别以故事概述形式开启了五封书信。首先是舞台剧《广陵散》,讲述了竹林七贤的故事,紧接着,2017级教育学院学生周阳带来了书信朗读《与山巨源绝交书》;第二场舞台剧《我的父亲母亲》以革命烈士林觉民之子林仲新的视角讲述了父母的爱情故事,紧接着就是教育学院教师、教广台播音指导老师叶静演绎第二封书信《与妻书》;第三场舞台剧《葡萄牙人十四行诗》讲述了维多利亚时代女作家勃朗宁夫人的爱情故事,接着由外国语学院2015级学生李金泓与外国语学院教师陈鸣鸣共同朗读了信件《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写给妹妹》;第四场舞台剧《沉仙余伤》讲述了女作家萧红的坎坷一生,接着是由文化与传媒学院2016级辅导员牟芷带来的信件《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最后一场舞台剧《网》讲述了一群网络写手的故事,讽刺了当今时代盲目追求快餐文学。最后,由文化与传媒学院2015级学生方东瑞朗读了信件《陈平原写给网络时代的读书人》。话剧表演者将历史的景象生动的重现在观众眼前,信件朗读者则用他们的朗朗乾音把情感深深的雕刻在观众的脑中。
信件分享环节结束后,就是第二届见信如晤大赛荐信组与写信组的颁奖环节,李天福院长与白成良书记分别为两组获奖选手颁奖并合影。
一封简单的书信却能将历史的两端相连,让古今的心意相通,这就是见信如晤的魅力。活动进行十分顺利,台上台下有着良好的互动。主持人深情祝愿“愿你们都有一个愿意为你们写信的人”,至此,活动已经接近尾声。此次活动以生动的表演展现了信件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与生平经历,加之信件朗读更加让人沉浸其中,引发观众共鸣,感悟书信文化。(本报记者 曾贞、林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