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杨忠谦教授、傅钱余博士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分别通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专家评审,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杨忠谦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金代文学地理与文人结社研究》(批准号:14BZW063)自2014年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和计划,围绕金代文学地理特征以及文人结社开展研究。项目组成员从古代和现代文献中,认真查找梳理有关资料,包括《中州集》《归潜志》《金史》《元史》《元好问全集》《全辽金文》《全辽金诗》《全金元词》《全元文》《道藏》,以及各地方志、石刻等,并且深入到地方博物馆、图书馆、古迹遗址等,通过手抄、复印或拍照等方式,收集大量与本项目直接相关的资料文献。目前收集整理并完成以下数据统计:《金代各路文学图表》《金代艺文著述分路统计列表》《金代书画家籍贯统计表》《金代现存书画作品统计表》《金代状元籍贯地详表》《金代辽宁诗人分布图》《金代河北诗人分布图》《金代山西诗人分布表》《金代山东诗人分布图》《金代河南诗人分布表》《金代陕西诗人分布图》《金代内蒙古诗人分布图》《金代甘肃诗人分布图》。这些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为本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极为坚实的基础。结题评审专家认为,本课题研究数据翔实,论证充分,是一个地理学和文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成果,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新的具有前瞻性的广泛性的思维。项目成果既全面考察了金代的文化文学生态,又探求了文学的外在与内在的发展规律。这对于北方非汉民族政权下金代文学的深入研究意义重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办公室的评议结果为良好。
傅钱余博士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多民族文学“民族性”问题研究》(批准号:14CZW065)自立项以来,课题组按照分工和计划积极开展研究,分别对“文学民族性的学术谱系”“文学民族性性问题的理论思考”“中国多民族文学民族性的生存机制”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在理论探索和批评实践的双向反思中,逐步形成了课题的核心观点:文学民族性的研究本质上是文学与文化关系问题,应摈弃文学与文化的简单对应,充分意识到文学的独特性,聚焦文学的表达这个中介,着力研究文化的各个因素与文本的各个层次互动生成民族性的机制;文学民族性和文化民族性、政治民族性等具有本质的区别,文学民族性是通过文学作品体现出来,文学作品是研究文学民族性的核心对象;民族性不等于民族风情和民族意识,民族风情论往往体现了他者视角,作者的民族意识不等同于作品的民族性;民族性可以被理解为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值得提倡但并不必然的文学风格,这种风格的产生与文化、作家、时代、政治等等都有关联,所以需要在具体作家作品中具体分析;民族性仅仅是多民族文学作品诸多价值中的一种,应在人民性、文学性、民族性三者交融的视野下研究作品的民族性;理论研究、关系和比较研究、价值和审美研究等方面应是民族文学研究下一步的重中之重。该课题的许多阶段性成果发表在较高级别的学术期刊上,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如《论中国民族文学研究的价值标准与前景》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刊物《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纳西族作家和晓梅小说的空间叙事——兼论当前空间叙事学研究的局限》发表于民族文学权威刊物《民族文学研究》;《当代藏族作家的文化生态叙事研究——兼论当前国内生态批评的局限》《少数民族现代叙事文学中的民间资源运用》发表于民族学、民族文学权威刊物《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评审专家对该课题成果充分认可,对项目的研究思路、主要框架、研究结论、文字表述、格式规范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该成果“选题独到而具有挑战性”“视野开阔、论证周到”“整体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不仅对中国文学民族性研究理论有较好的补充,对今后的多民族文学研究和创作也有很好的启示价值”。该课题的最终成果形式为书稿,已进入出版程序,预计2020年内出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是国内社科领域层次最高、权威性最强的科研项目,评审要求和结题要求都非常严格。杨忠谦教授、傅钱余博士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顺利结题,形成了大量标志性成果,代表了相关研究领域较高的研究水平,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对于推动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科研项目良性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学科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