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工作

“未来人文学者培育计划”第10期读书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0-07-08 10:51 浏览:次 来源:文化与传媒学院

  7月4日,“未来人文学者培育计划”第10期读书活动在学院小会议室(知津楼B512)顺利开展。本次读书会由傅钱余博士、王荣珍博士共同主持。参与讨论的六位同学分别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韩娅、罗莉、沈力、李秋燕、张月和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胡雯静同学。

  本次读书交流会的讨论对象是著名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新作《云中记》。当前,新型冠状肺炎尚在全球蔓延,除了社会经济发展会受到巨大阻力,时代精神、个体心理亦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文学如何表述灾难成为了当前学界讨论的热点议题。在此背景下,阿来以汶川地震为题材的灾难书写文本《云中记》就成为了讨论对象。在成渝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下,阅读四川作家阿来,或许能形成区域性、民族性、世界性的三重视野。作为藏族作家的阿来,获得过茅盾文学奖和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云中记》从一出版就备受追捧。小说以藏族祭师阿巴回村安魂和祭山为线索,既回忆地震前的生活,亦描述地震后的重建,试图去表达“对待死亡、人和自然的本质性关系”(阿来语)。

  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讨论中,大家敢于表达,热烈发言,甚至针锋相对,焦点涉及灾难记忆、文化寻根、民族传统、宗教信仰、乡村振兴等。总体而言,在充分认可作者的悲悯情怀、艺术蕴涵和现实意义下,大家也对作品产生了一些质疑,体现了一些批判性的思考。王荣珍博士基于对《云中记》的地点安排的反思,进一步追问少数民族作家的表达空间问题。傅钱余博士从人物形象设置、主题安排等角度发出了更多的批评声音。两位老师的看法引出了新一轮的讨论,气氛更趋激烈。交流会结束,并未有统一的看法,但每个参与者都感到兴奋,觉得打开了新的视野,获得了新的话语空间。

  另外,参与本次读书会的同学中,有两位同学正着手写作以《云中记》为主要对象的毕业论文,一位同学已决定报考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生,两位大一的同学亦有考研的长期规划。傅钱余和王荣珍两位老师也正将该小说作为自己课题研究的一个部分,计划写作与之相关的学术论文。可见,读书会不仅体现了对学生的培育,还实现了跨学科、跨年级的学术对话,更促进了教师的科研以及学术交流。

(供稿:教学办)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