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未来人文学者培育计划”第11期读书活动在学院小会议室(知津楼B512)顺利开展。本次读书会由傅钱余博士、王荣珍博士共同主持。参与讨论的五位同学分别是教育学院学前对口专业黄蓉、文化与传媒学院汉语言师范专业的丁俊玥、段玉莓和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曹帅、胡雯静同学。
本次读书交流会的讨论对象是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与哲学家——齐格蒙•鲍曼的《流动的现代性》。当前,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浪潮下,一方面,资本和移民如潮水般涌入了劳动力紧缺、福利制度健全的西方国家,给西方既定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带来异质性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反全球化的浪潮也正在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流动的现代性”就是鲍曼将现代性置于“现代性/后现代性”框架之外的描述,是对西方世界现代性问题的延伸与总结。流体是液体和气体的一种特征,它与固体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固体是沉重的、变居不动的,而流体是轻盈的、时刻变化的。在建立“流动的现代性”叙事的过程中,鲍曼依然用其惯用的二元视角来对现代性作出区分,即划分了“固态的/流动的”两种现代性范畴来进行阐述。流动的现代性表征了现代人内心居无定所的漂泊状态。本书可谓是研究现代性和当代社会学理论必读书目,作者创造性地提出流动的概念,将物理概念用于社会研究,具有深刻的思想力和洞察力。
在讨论过程中,大家结合时事热点和案例纷纷发表自己对于“流动的现代性”的见解,焦点围绕消费主义、流动空间、社会权力结构、网络共同体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傅钱余博士围绕“资本、权利、自由”三个词来阐述自己的逻辑,提出了“作者是坚定的世界主义和迷茫的自由主义”的观点。王荣珍博士提出的“流动的现代性在文学中会碰撞出什么”“理性在流动的现代性中扮演着什么角色”等问题引发了与会同学的深思。交流会结束后,尽管对于“流动现代性”的看法并未统一,但大家都对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