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我校建设最早的学科之一,为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学科负责人为李天福教授,学科方向带头人为杨忠谦教授。近年来,该学科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凝练了古代地域文学与文化、现当代多民族文学与文化、巴渝文献与地方语言文化、社会发展与媒介文化研究等四个研究方向,组建和培育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年轻化的研究团队,探索了文学与文化相融合的学科建设新模式。
一、总体情况
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学科坚持自主人才培养与高端人才引进并重的建设思路,将参与学科建设作为推动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在青年教师学历、职称以及研究水平提升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一支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学科团队正在形成。
学科组依托文传学院长期深厚的办学积淀,以及和西南大学、重庆国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密切的合作关系,加快了学科建设的步伐。目前拥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资料室1个,专业图书数万册;拥有巴渝文化研究所和重庆地方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两个校级科研机构,这些条件为本学科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学科特色
过去三年,学科组研究水平得到了同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学科组凝练出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第一个方向是古代地域文学与文化,致力于从地域文学与文化、地方文献与文化、域外汉籍与文化的整理与研究,突出文学研究的多元特色与地域特色;第二个方向的着力点是巴渝文献的整理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的语言学和文化学的研究;第三个方向是现当代多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致力于在多层文化背景中重新审视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论争以及相关问题。第四个方向是社会发展与媒介文化研究,致力于探讨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媒介文化的发生、发展与流变。
三、学科前景
本学科已经过三年建设,顺利通过学校“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验收。
目前,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组顺应学校“十四五”学科建设发展需要,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坚决支持建设教育(学科教学(语文))市级重点学科以及新闻与传播市级重点学科,有力地推动传统学科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