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下午,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胡大雷教授与王德明教授应邀莅临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分别以《“古诗十九首”与东汉世情》《以崇高为美的宋诗》为题,在知津楼D204为中文系学生做了两场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中文系系主任黄贤忠博士主持。
胡大雷教授的讲座题为《“古诗十九首”与东汉世情》。他以《行行重行行》一诗为例,从诗歌的文本、诗歌与世情、诗歌的影响三个方面入手,逐次分析了诗中的离别意,“浮云蔽白日”的所指,东汉的世情,哀怨的感情基调、古诗的拟作与影响等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七大未解之谜。王德明教授的讲座名为《以崇高为美的宋诗》。他以《岳阳楼记》为切入点,引入古代仁人志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追求,并旁征博引、由浅入深地展开了对宋代诗歌品格的论述。讲座过程中,他重点解读了历代关于王昭君和梅花的诗歌,并分析了杜甫从普通诗人——优秀诗人——诗圣的演变过程,最后通过对比唐宋两代昭君与梅花作品书写的差异,以及杜甫成为诗圣的嬗变,详细论证了宋代文人偏好表现崇高的诗学倾向,指出这正是宋诗与选诗、唐诗并列的重要原因。
两位教授的讲授事例丰富、生动形象,循循善诱,结论可信。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分别就论文选题和其他疑问向胡大雷教授和王德明教授提问,两位教授都一一耐心予以解答。
黄贤忠博士在讲座总结时指出:“兴,是中国古典诗歌最重要的本质特征,读诗要习惯由此及彼地去展开联想,并由此获得知识、情感、审美的体悟,这就是所谓的诗教。胡大雷教授的讲座回答了三个问题:其一,《行行重行行》这首诗表达了什么?第二,它揭示的时代世情是什么?第三,由此开启的诗学范式和意义是什么?”另外,黄贤忠博士认为,王德明教授以崇高为主线,以王昭君、梅花、杜甫诗歌为例证,演示了如何运用接受美学和价值重构的方法来解释宋诗的文化品格、价值取向与内涵旨趣;前二者解读的是知识,后者却是一种研究方法的示范,希望同学们多加留意和思考。讲座结束时,黄贤忠博士鼓励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一方面大胆假设,一方面要小心求证,不断去发现新的学术问题,培养勇于探索的反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