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17日,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重庆永川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主办,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文化与传媒学院承办。教指委主任委员王本朝、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长万书辉、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副校长李天福等三十多人出席大会。会议分三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为会议开幕式,由教指委委员、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李芹燕主持。
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天福代表学校致辞。他对教指委的信任和兄弟院校的支持表示感谢,简要介绍了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专业、学科的设置以及已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学院将全力支持教指委工作,积极推进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全市中文类专业创新发展。
教指委主任委员、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本朝教授发表讲话。他阐明了教指委的宗旨、使命,强调了其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等功能与工作机制,并简要回顾了2年来教指委在专业检测、项目申报、课程研究、论坛举办、专业赛事、教材编撰、平台建设、成果评奖等八个方面的活动及成就。他表示,教指委必须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高度,围绕重庆“两点”“两地”“两高”的战略目标,在市教委的领导下,守正创新,勤勉履职,努力培养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与会领导分批颁发了委员聘书,全体领导与委员合影。
第二阶段为工作研讨会,先后由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万书辉和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李文平主持。
主任委员王本朝教授做了题为“新文科背景下中文专业的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发言。他从历史、时代、世界变局等多个维度阐述了新文科建设的必要性,又从中国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重塑、各学科的融合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协同革新等方面阐释了新文科建设“新”的内涵,及其对中文类专业教学在价值理念、学科建设、专业发展、课程设置、平台打造、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变革和机遇。接着,他以西南大学中文类专业课程体系为例,从校情、学情、师资、专业定位、职业发展等方面剖析了中文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最后,他从国家教育政策变革的高度指出,重庆市中文类专业教学的破局必须将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富含新时代中国文化思想特色的教学之路。
重庆三峡学院李俊教授就汉语言文学专业与新文科建设做了交流发言。他认为,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文理科交叉融合,数字人文异军突起,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守正创新,在坚守人文特性和培养文科核心素养的同时,探索以文科重点实验室为抓手发展数字人文的新文科建设路径。
四川外国语大学周文德教授以川外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变革路径为例,分享了新文科建设经验。他指出,新文科建设必须秉持价值引领和立德树人的育才理念,强化问题导向、继承创新、融合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以探索新文科专业生态、课程设置以及育人机制。
西南政法大学张治中教授介绍了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专业30年的发展历程和建设现状,进而分享了以实验室建设为基础助推新文科发展的举措和经验。他认为,新文科建设既要高瞻远瞩,提早谋划,分步推进,又要因校制宜,选准载体,融合新技术,突显先发优势和差异化特色。
重庆师范大学李文平教授就中学语文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作汇报。他针对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问题,剖析并提出了中学语文卓越教师人才的职业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规格,总结出重学养、学识、个性、兴趣,实施多头对接与分段培养相结合的“5+2+1”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了大中小学与教管部门联动、教育和科研协同的UGS教育协同创新平台。在十多年的应用推广实践中,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学习通过科研”的学习方式变革和师范大学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职业核心素养发展为中心的初步转型。
重庆大学董天策教授分享了“重庆高校中文新传类评估简要报告”。他先分析了中国语言文学类和新闻传播学类的总指标值,指出两类专业的发展水平比较均衡,但整体水平不高,有待提升,接着统计了重庆高校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学、秘书学等各专业得分情况,指出各校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令人深思。
重庆师范大学颜春龙教授就“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与新时代新闻传播高等教育的互嵌”做了交流发言。他从国家思想文化宣传的战略指导和媒体传播体系的历史演进,深析新时代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又对我国高校媒体传播教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多维度探讨,进而提出在理论与实践上融合,在技术、平台、内容上深嵌的理念。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徐涛教授分享了该校文科专业创新发展路径的探索经验。他认为,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文类专业创新发展,可以通过文旅策划、文化传播、社情教育、学科竞赛、访企拓岗等路径,加强学界与业界交流。促进专业教育与社会事务融合,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加快新文科发展。
重庆交通大学李红秀教授从分离与融合的理论维度,厘清了新闻与传播专业从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工学和新闻传播学中分离的历史轨迹,深刻阐释了新文科的内涵及新文科建设的融合趋势和底层逻辑。他在系统剖析分离与融合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新文科建设必须坚持与西方价值观分离而融合中国立场,与传统专业观分离而推进跨界融合,与老旧课程观分离而融合“金课”建设,与学历师资观分离而融合跨界人才,与理论思维分离而融合技术实践的发展理念。
长江师范学院肖太云教授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分享了地方师范院校新文科建设的探索经验。他介绍了该校的校情,汇报了中文类专业建设现状和成效,重点讲述了该校新文科建设的探索历程,阐明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教学的改革理念、探索模式、团队打造,尤其是思政与乡贤融合建设的路径。
重庆工商大学廖宇翃教授汇报了重庆工商大学全媒体复合型传播人才培养探索情况。她先介绍了该校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针和教学、科研成果,然后从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实践育人等三个方面分享了创新经验。
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王长武教授就“精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视域下汉语方言传承人才培养的‘文理做法’”进行了交流发言。他先简短回顾了我校承担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作课题的心路历程、实践成效,接着汇报了依托语保工程专项课题开设“汉语方言调查与保护”课程的人才培养逻辑和教学效果。最后,他重点分享了汉语方言传承人才培养的建设措施:理实结合、校地结合、研学结合、学科集合、赛学结合、学用结合。他指出,精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是高校文科人才培养的适宜路径。
第三阶段为会议闭幕式,由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董天策主持,主任委员王本朝致闭幕词。他表示,未来,重庆市高校中文类专业教指委必将肩负为党选才、为国育人的历史使命,踔厉奋发,发挥指导作用,努力为重庆高校中文类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新贡献。